节能产业广义上的定义是指为节约能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的产业,包括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鉴于当前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以及节能产业自身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排放特点,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湖南省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在打造两型环境、壮大两型产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些为发展节能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湖南省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的节能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了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12年底,湖南的节能企业总数接近3000家,总产值达1864亿元,其中:长沙节能企业372家,总产值约363亿;株洲节能企业280家,总产值约311亿;湘潭节能企业196家,总产值约68亿。各企业在节能技术装备制造、节能产品生产、节能服务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势头良好。 1、节能技术装备制造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湖南省在节能技术装备方面涌现了一批技术力量强、工艺水平高、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制造企业。如远大空调、远大住工、威胜能源、华能自控、红太阳光电科技、南车电机、时代新材、南方宇航、红宇耐磨等。其中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技术、兆瓦级直驱永磁发电装备制造技术、风电发电机及关键部件技术、能量计量及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技术等居国内领先。余热回收利用、变频节能、蓄热式燃烧、锅炉系统改造、电网职能输送等技术也不断成熟并得到普及和推广。 2、高效节能产品不断增多。经过多年培育,湖南的节能产品不断增多,节能汽车方面长沙比亚迪的电动客车、株洲南方宇航的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LED节能灯方面有华磊光电、益源光电、艾诺亿光电、恒瑞照明、德光照明、贵派电器、东方稀土等知名企业。节能炉灶方面长宏锅炉、巴陵节能炉窑、蓝宇科技水煤浆锅炉、株洲火炬炉公司的燃料炉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湘潭的迅达科技集团,已建成年产300万台的环保节能沼气炉具项目,成为中国最大的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专业制造商。太阳能光伏企业则以共创实业集团、神州光电、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兴业太阳能公司为代表。湘潭兴业太阳能产业园与智能微电网及LED项目总投资20亿元,已建成投产,其中20.8MW光伏屋顶电站获得2010年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支持,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屋顶电站。 3、工厂化建筑、节能建材稳步推进。湖南的节能建材有远大住工、湘联科技、巨星轻质建材、博云新材料、格物节能建材、衡阳中耀陶板、华湘环保等众多知名企业。远大住工是一家住宅工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综合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在长沙、宁乡、张家界、湘潭、岳阳、沈阳等城市建立了8家住宅产业化工厂与区域公司,并实现了年产800万-1000万平方米的产能,预计2015年可实现5000万平方米年产能。远大住工主要采用PC(预制混凝土构件)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房屋,这相对传统方式具有节能70%、节水80%、节材30%、节地20%的优越性能,预计2012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宁乡蓝色港湾和张家界蓝色港湾被评为国际康居示范工程。 4、节能服务业不断壮大。我省节能服务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长沙,依托金百大、泰通、汉龙、艾捷、维邦、中汇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业务不断壮大,主要从事节能技术与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节能设施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节能评价、节能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等咨询服务。目前,全省共计94家节能服务公司向省发改委提交备案申请,自2010年以来累计开展节能评估项目370个,能源审计项目80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4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38个。 二、我省节能产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国际产业间竞争激烈,发达国家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大幅减缓,原有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国际国内市场考验,为湖南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提供的客观条件。“十一五”以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 2005年到2010年,能耗值从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的24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70.9%上升到73%;目前,湖南正处于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势升级、国家出台具体节能减排目标、中部地区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十二五”时期是湖南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为节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此外,国家出台《合乐888网页版登陆》,湖南省出台了《合乐888网页版登录》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为湖南节能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意见和明确了发展方向。湖南的节能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也必将成为推动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但是,我省节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是产业规模、关联度、资金、政策及发展模式等方面。 1、产业体系不健全、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不高。目前,我省节能产业体系不健全,关联度不高,行业比较分散,企业之间配套较差,相关产业链和服务之间没有形成体系。如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技术设备及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之间脱节,没有形成良好对接。节能技术企业相互之间也关联度很低,形成了“分散经营,单独生产”的局面。另外,由于节能型企业多是从自主知识性研发起步,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资本积累缓慢、导致节能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且缺少旗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及以下规模工业企业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明显偏低。 2、资金短缺现象非常严重。资金短缺体现如下:一方面,投融资比较困难。由于节能企业规模小、信用记录短、可用于担保的资产少、项目风险大,因而在担保融资、银行放贷方面很难达到相关要求,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财政补贴资金存在很大问题。一是补贴量少。合同能源企业能够得到少量补贴,但由于要垫付设备、工程款,其结果是杯水车薪,生产型节能企业则几乎得不到直接的补贴或奖励。二是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企业垫付资金的压力非常巨大。 3、政府政策及管理问题。一是我国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很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或管理,或者虽然设立了机构但机制不健全、有责无权,人员和经费无保障,无法有效行使监督和管理权限,使得包括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等一些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二是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多数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在采购时面临财政预算约束而使用时没有,因而不得不选择非节能产品。如采购照明灯具时,由于节能灯具的价格普遍高于一般灯具,多数单位因受制于财政约束选择了购买价格稍便宜的普通灯具,却耗费着大量的电能。三是统计体系不完善,尚没有统一口径。目前,工业统计中没有单独设置节能产业统计口径,致使对节能产业的统计界定范围不清,现状把握不准,各市州在上报节能企业的数量及产值的时候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上报,随意性很大,不准确。 三、我省节能产业今后发展重点 1、重视科技创新研究,强化技术节能。通过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潜力巨大,可大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特别对一些重点高耗能行业如有色冶炼、化工、电力、建材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可达15%-20%。因而,通过科技创新节能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省节能发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攻克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突出对有色冶炼、化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不断开发新型节能设备和改进传统工艺过程;促进工业余能以及伴生可燃物的回收利用;积极开展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技术;积极开展电力电子技术的节能研究;大力发展储能技术,推进技术节能。 2、突出转变发展模式,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重点是要转变GDP至上的发展理念与政绩考核方式,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减少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物质消耗低、吸收就业多、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加强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强制淘汰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实行重点行业新建项目、重点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 3、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搭建平台致力服务节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应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技术服务体系。要加大对现有节能技术服务机构的扶持和引导,支持省、市、县建立节能技术服务机构,重点扶持培育6-8家节能服务龙头企业和15-20家节能服务骨干企业。要主动为节能产业发展搭建平台,积极组织节能服务活动,如组织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生产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重点能耗企业的三方对接洽谈会,搭建合共赢平台;组织银企洽谈对接,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节能产业发展网络平台,宣传政策、推广技术和节能产品、报道国内外节能产业发展新趋势等,以推进我省节能服务产业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四、我省发展节能产业的政策建议 “十二五”是我省节能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抢抓机遇促进我省节能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和法规标准。要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把节能工作作为我省各级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进节能工作制度化。一是成立政府节能工作机构。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资源节约协调和组织机构,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开展资源节约工作,及时发布相关资源节约信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健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专家评审机制,消除“劣币驱良币”现象。三是建立和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对我省生产的经国家、省认定的节能产品,列入《合乐888网页版登陆》,由政府机构优先采购,对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四是省质监局、省经委、省建设厅要加快研究制定有色、建材、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大型公共建筑物节能标准,并加强监督实施。五是建立资源节约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资源节约监察机构,赋予相应的执法和处罚权,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能源监测、节能评估,加大对浪费资源行为的查处力度。 2、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建筑是能耗大户,其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不仅建筑建成后的运行能耗(采暖、空调、照明等等)巨大,其建造过程本身要耗费大量的钢铁、水泥、铝、玻璃等,即生产能耗。针对我省南方建筑特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尽量采用低品质的可再生能源。如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等,充分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二是巧妙利用建筑自身和气候条件来实现节能。如利用自然通风、外遮阳、自然采光、导光管采光等等。三是全面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装修。这相比传统方式可节约20%能耗,节约水耗63%,节约木材87%,每平方米产生的垃圾量减少90%。四是推广建筑物立体绿化。在屋顶、立面、公共构筑物的表面进行绿化,夏天可节约30%的空调用能。五是对既有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改造。六是对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标准。 3、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初期要予以大力支持,如对一些重大节能产品或节能工程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鼓励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消费,采用差别税率,对采用节能技术或产品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等等,由此可引导民间资金更多地投向节能领域。二是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节能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如通过“绿色信贷”促进和带动国内外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对我省节能产业投资。三是创新企业、政府、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建立健全银企对接、基企对接、证企对接常态机制,促进节能产业发展。 4、加强节能统计工作与节能产品推广。要从国家、省级层面统一节能产业的统计口径,科学设置指标体系,规范节能统计上报,摒弃数据上报的随意性与不准确性。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多个媒体加大对节能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企业要不断完善节能产品(技术),降低成本;政府要逐步加大实施强制采购与优先采购,达到推广节能产品(技术)的效果。